每天听英语对耳朵有害吗?

你好,首先你要明白,如果扬声器的声音太大,也会损害你的听力。

后果严重,谨防耳机造成听力损伤。

现代科技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乐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作为年轻一代最喜欢的随身听,是产品之一。为什么这么说?请往下看。

最近贵州某大学毕业生面试时,考官把问题说了三遍,她都没听清楚。结果,她失去了工作机会。医生诊断,学生听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长时间听随身听导致的听力疲劳。

目前大学校园里流行一种快速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就是边睡觉边用随身听听英语。一些学生渴望这样。专家认为,这种做法长期下去会严重损害听力。

像这样损害听力的事情在国外很常见。

摇滚乐和随身听伤害你的耳朵。

几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音乐史教授彼得?杰弗瑞博士在听了一场摇滚音乐会后,发现乐队爆发性的表演让他耳鸣失眠,听力受损4%。于是,彼得一怒之下将乐队告上法庭。

皮特案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医学专家抱怨美国的娱乐表演越来越大声。

1998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有15%的人有听力障碍的症状。专家惊呼,美国人比预期提前20年开始变聋,有听力障碍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很多40多岁的人听力状况和70多岁的人一样,专家认为听力下降的罪魁祸首是噪音。

除了噪音,随身听也是听力受损的元凶之一。一般情况下,声音经过一定距离就可以到达耳朵,而这个中间声音的高频部分已经被空气吸收了。如果你听随身听,麦克风是压在耳朵上的,所以你的耳朵吸收了所有的声波,这对你的听力是非常有害的。

使用随身听也会降低耳朵在适应更高声音的过程中对声级感知的敏感度。即使音量没有变化,听者也会觉得声音越来越小。因此,收听者很容易将音量调整到可能损害其听力的程度。因此,长时间使用随身听后,应该让耳朵休息一段时间,以免听力疲劳。

运动最好不要用随身听。因为有氧运动使血液流向四肢,内耳更容易受到大噪音的影响。瑞典人做过一项研究,证明有氧运动时听随身听对听力的损害会加倍。

注: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人耳本身对突然的大声音有保护机制,但运动时会影响这种保护机制的启动,造成听力损伤。

噪音是如何伤害听力的?

当声音进入耳朵时,它首先引起耳膜振动。连接到中耳鼓膜的三块骨头(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输到内耳的耳蜗。

耳蜗内充满液体,液体与感受声音频率的毛细胞相连。毛细胞将振动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它们传输到大脑。感受高频信号的细胞在外耳蜗,其次是感受低频信号的细胞。

大多数人每天都暴露在危险水平的噪音中,但一般时间不长,不会造成听力损伤。听力障碍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如果长时间接触噪音,即使时间很短,也会造成听力下降。

乐器和电钻一样,也可能损伤听力,演奏者和听者都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有研究表明,好听的音乐对听力损伤较小,但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声音,无论是音乐还是噪音,都会造成听力损伤。噪声引起的感觉神经听力损伤发生在内耳。当高能声波振动耳蜗内的液体时,会过度刺激,导致毛细胞死亡。

对此,专家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当我们听着音量高达110分贝的摇滚乐时,如果能拍下毛细胞的照片,那场景就像麦田里滚动着一颗大种子,而毛细胞就是那些可怜的小麦。当负责接收某个频段声音的毛细胞受损时,就听不到那个频段的声音了。

保护你的耳朵。

人在接触到高音量的音乐后,会出现“阈值升高”(听觉阈值升高)的现象,即以前听到的低音现在听不到了。专家建议,在听完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后,应该通过以下方式来测试自己的听力:在听音乐会前,把收音机的音量调到刚好能听清楚的位置。听完演唱会,再打开收音机,看看是否还能清晰听到那个位置的声音。如果不能,说明你出现了短期听力下降,要赶紧去看医生。

当人们在繁忙的街道上听随身听时,音量经常被调得很高以掩盖周围的噪音。因此,专家建议不要在街上使用随身听。如果非要听的话,建议使用封闭式或者耳塞。

专家还建议,在嘈杂的环境中,比如听摇滚音乐会,应佩戴防噪音耳塞,防止毛细胞受损。经常听吵闹的音乐或接触噪音的人应该定期检查听力。如果是暂时性听力损伤,定期检查可以保证受伤的耳朵得到及时的治疗。

1数据和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140名实习生,280耳,其中男性60人,女性80人,年龄21 ~ 25岁,平均年龄23.7岁。所有受试者符合以下条件:1无耳病史或家族史;无耳毒性药物治疗史;无耳部损伤史;无耳源性并发症和眩晕史;主诉是没有听力障碍。其中102人(实验组)使用耳塞耳机自学英语,收听广播新闻、音乐等节目。实验组根据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分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2。实验组1每天使用耳塞耳机1h以下的有41人,收听时间为0.60h 0.21h,而实验组2每天收听1h ~ 2.5h的有61人,收听时间为1h。38名不使用耳塞耳机的人作为对照组。

1.2方法:所有受试者在一个隔音室中进行测试。隔声室符合ISO8253的规定,按照GB7583-87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纯音听力计为FA-18临床诊断听力计(仪器已按GB4854-84进行零级校准)。测试频率为250Hz、500Hz、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声强级为2.5dBHL,若气导听阈在25dBHL以上,则增加骨传导,再次进行该频率的韦伯测试。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2个结果

结果表明,使用耳塞耳机,各频段的听阈均有提高,与不使用耳塞耳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此外,短期使用者和长期使用者在除250Hz以外的所有频率上的听阈都不同(P < 0.438+0)。提示:使用耳塞耳机会导致噪声性听力损失。

3讨论

3.1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八个频率下的平均气导听阈高于对照组(P < 0.005438+0)。实验组在4000Hz以上高频区的听阈提高明显大于低频区。听耳塞耳机1h ~ 2.5h者的听阈与听耳机< 1h者的听阈不同,除250Hz外(P < 0.01),说明耳机使用时间越长,听力损害越严重。

3.2经常接触噪声可导致听力损失首先在4000hz[1]。通过观察,认为过度的、非噪声刺激也可引起耳蜗损伤和噪声性听力损失。原因可能是耳蜗器官长期、过度刺激后,细胞组织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其外周感受器受损。这组试验证明,过度刺激不仅一开始会损害4000Hz的频率,还会损害其他高频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受损的是高频区的非语言频率区,所以伤者往往没有自觉的听力障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1]。这部分听障人士在隔音室做了堵耳测试,结果显示13。2%的人有耳鸣,有的有金属撞击声,有的有喷射声,有的有铃声等。这个人群过去之所以没有被意识到,可能是因为城市环境的嘈杂。大学生是年轻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为学业任务重,他们很少有外部的娱乐接触和信息接收。在学校环境的限制下,他们只依靠耳塞耳机接收外界信息,学习外语,导致耳蜗长期受到刺激,噪音导致听力下降。问题的严重性应该引起学生、家长、社会和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虽然上面用了很多专业术语,有些难以理解,但是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使用耳塞确实对我们的听力有影响,而且要看你的使用时间和音量。级别越高,影响越大。因此,边肖不得不在这里警告你,慎用耳塞,注意音量!

孩子经常戴耳机听音乐,对听力有害。因为用耳机听的时候,音频集中在小耳塞机的振动片上,耳膜接收到的音频效果比扬声器更集中,而且随着音乐的起伏,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同时,振膜与耳塞机的耳膜距离很近,声波传播范围小且集中,对耳膜的听觉神经刺激很大。长时间戴耳机,这种不良刺激会引起头部胀痛、记忆力下降、失眠,甚至耳内有余音,影响正常听力。

此外,专家认为,儿童的耳膜、中耳听小骨和内耳的听觉细胞都比较脆弱,长时间在高音的刺激下会萎缩,导致听力下降。因此,立体声音乐也不适合孩子经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