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酷?这是什么意思?
“酷”这个词是近年来青少年流行词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一个词。当代青少年在表达对某个人或某行为的欣赏时会说“酷”,欣赏到极致也会说“酷”。那么,“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酷”来自电影《罗马假日》。女主角剪完头发后,觉得很爽,就摸着后脑勺说:“爽!”影片播出后,很多女生都去剪了头发,像女主角一样摸着后脑勺说:“酷!”后来传入台湾省,译为“酷”。“酷”是英文COOL的中文音译。COOL原意是寒冷,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美国青少年的街头流行语。起初是指一种冷冰冰的、反主流的行为或态度,后来是指一切可以赞美的人和事。70年代中期,这个词传入台湾省,被台湾省人翻译为“酷”,意思是“潇洒中带着一点冷漠”。20世纪90年代,它被引入大陆,迅速取代了具有类似含义的“chic”一词,成为青少年中最受欢迎的赞美词。这个词的含义在流传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富,现在它的含义可以是广义的“好”,而不仅仅是“潇洒中的一点冷漠”。虽然“酷”是“好”的意思,但是青少年心目中的“酷”和传统意义上的“好”是不一样的。如果他们夸一个人“酷”,那么这个人无论是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还是精神气质,绝对是特立独行、个性十足的,绝对不是老一辈人欣赏的那种单纯、热情、乖巧的“好”。“特立独行,充满个性”是“酷”的本质,也是当代青少年青睐和欣赏“酷”的真正原因。众所周知,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追求的是一套标准化、程式化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青少年缺乏独立人格和个体意识,总是被动地服从集体和组织,为社会做出无私的贡献,把自己溶于群体之中。青少年接受的教育越多,拥有的知识就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会为自己说话。青少年的个性以及由个性衍生出来的想法和观点没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幸运的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当代社会也对个性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在承认个性、正视个性、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往往用“飞”“舞”等动态后缀来渲染个性。在这种崇尚个性的情况下,个性成为了当代年轻人追求的目标。他们崇尚个性的独立、发展和完善,崇尚自我设计、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个性意识和个性意识大大增强。所以在当代青少年眼里,只要表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哪怕这种风格不符合传统的审美习惯和标准,也应该是美的。在他们看来,这种风格不仅表现在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精神气质上,还表现在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上。所以当少年韩寒放弃学业,猛烈抨击现在的教育时,少年们会叫他“酷”。当歌手谢霆锋以一张冷酷傲慢的脸出现在演唱会上时,青少年也会叫他“酷”酷”成为青少年欣赏“人格美”的最高表现。因为“酷”备受推崇,装酷成为当代青少年的时尚之举。“酷风”的流行使得“酷”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流行的习俗。这种“酷”只注重外在表现。至于那些装“酷”的人,他们心里也不一定有什么相应的想法和概念。他们想要更多的态度和时尚表演。一个少年在发型、衣着或言语上追求奇特,试图让自己与众不同,进而赢得“酷”的赞誉。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少年心智的不成熟,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代表人格美的“酷”,在青少年心目中有着非常重的分量。还有一个由英文字母组成的单词“IN”,这几年在青少年中也相当流行。它直接借用了英语,意思是“时尚、流行、包容”。" " IN "是英语中对时尚和流行的最短、最有力的表达。它不同于通常的表达“时尚”,强调的是随时可见、随处可见的时尚;更贴近生活,更口语化。当代青少年在赞美某人或某事时经常使用“IN”这个词。如果一个年轻人对你说:“你真行”,那就是说“你很在行”或者“你很时髦”。与“入”相对的词是“出”,意思是“不入时”、“洋人”(俗人、无知)、“老土”。如果一个年轻人恳切地对你说:“同志,你出局了”,那就是说:“你跟不上形势了,该换个思路了。对“IN”的欣赏,说明“时尚”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重要取向。换句话说,在青少年眼里,只要是时尚的,漂亮的,都应该是他们的目标。染彩色头发穿名牌运动鞋是时髦的打扮方式,染彩色头发穿名牌运动鞋是美好的交往方式,手机发短信和QQ发短信是时髦的交往方式。如果一个年轻人被别人评价为“落伍”和“不时髦”,他会有很多烦恼和痛苦,因为他觉得别人说他“落伍”和“不时髦”就相当于说他不美不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