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给我心中的梦_梦里“太阳”升起的地方。

“2009年,让我们带着梦想上路,让我们的梦想天天串起,在附中迈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没有梦想的人应该去梦想;如果梦想很模糊,那就要明确:如果已经有了梦想,就要去追求...

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明确的梦想,还要把它写下来,说出来,让它像太阳一样照亮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2009年的春天,请说出你的梦想——升起你的太阳..."

——王占宝校长在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占宝校长的这段话,常常唤醒我内心对教育理想和学校责任的思考。在我看来,教育是使人积累生活基本要素,从而使人的生活逐渐完善的事业。教育是一种觉醒,是教育者价值引导和受教育者自我建构的双向互动过程,但其最终追求是学生的发展。个人自由、群体和谐、社会公正、人类福祉和尊严都依赖于良好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功能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保人们享有充分发展其才能和尽可能牢固地控制自己命运所需的思想、判断、情感和想象力的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蕴含其中的财富》)无论是理想的教育,还是理想的学校,都无一例外地充满了梦想的气息,生命的节奏,智慧的光辉。如果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升起的太阳,那么只有在这样的“田野”里,冉冉的“太阳”才能升起。

理想学校的核心

我很难定义理想的学校,但我认为衡量学校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学校致力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践行和行动。这一核心要素往往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

“啃根干大事。”这八个字据说是南师大附中的校训,总能引起我的遐想。一开始我觉得太简单了,简单到和流行的想法相差甚远。看似简单,与百年名校的历史、地位、声誉不相匹配。但是后来越想越觉得这八个字有道理。我觉得真的是简单的见重,平淡的见真相。更关键的是,这八个字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字面层面,而是成为了学校教育的行动指南和内在驱动力。相反,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学校只是把美好的“办学理念”刻在石头上,写在宣传材料上,却无法付诸行动。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办学理念”,不过是漂亮的帽子或者借口罢了。这就是学校和学校的区别,也是理想和现实的区别。我不能批评学校对世俗成功的追求,但我欣赏一个学校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并朝着这样的理想顽强地前进。

南师大附中以“嚼菜根,做大事”为理念,努力“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导者——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创造人格特质的人”,努力给师生打上“责任”与“创造”的烙印,努力“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优秀发展”,努力做到“优秀学生”给你一种文化的感受;给你一点时间学习整理;给你一个表演的舞台;给你一些学习创造的机会:给你一个期待,让你成长。"

掌舵的人

考虑一所学校,我很注重校长的气度和理念,以及注入了这种气度和理念的教育实践。在我看来,对于校长来说,教育就是要打破各种传统的常规、常识和教条,用更加开放、科学、理性的眼光审视教育现实,最大限度地融合现实与理想,通过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师生全面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由善到美的人文价值。

要成为南师大附中这样优秀学校的掌舵者,必须具备几个因素:坚定的教育理想,深刻的教育理念,宽广的教育视野,扎实的教育行动。王占宝校长无疑是一位有理想、有思想、有行动的校长。每次接触王占宝校长,我都能感受到他的儒雅,他的好谈吐总是让我佩服甚至心碎――他不浮躁,他深知沉默对于一个校长的意义。我经常关注南师大附中网站上王占宝校长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和演讲。一些给学生的演讲读起来往往充满激情,令人兴奋。而另一些则充满了智慧和思辨的色彩,体现了他对教育和学校发展方向的独特见解,常常在心里激起强烈的* * *声。比如他认为“教育要启发人生”,比如他认为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等等。比如他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理解思想,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知识,这些都体现了一个校长独立理性的思考。

王占宝校长说,他绝不是唯一管理和领导南师大附中的校长。胡百良深刻的思想和先进的理念,他们的执着、激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已经深深扎根于学校。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的一切,其实都是王校长和历届校长的“* * *同一个决定”,是他们集体智慧的呈现。

培养有道德的真正的人

学校是人。即以人的理念使人人性化,以符合人的规律的教育行为、方法和载体促进学生成为有德性的真正的人。

传统道德教育的一大缺陷是空洞的说教,这种说教不是建立在“真理”的伦理基础上的,因此不会产生“真正的”道德。学生的道德成长需要真实真诚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反对浮躁功利的环境,拒绝泛娱乐化的生活方式、网络化的游戏恶搞、物质享受和金钱欲望,坚守真正的文明,践行真正的道德教育,关注真正的道德冲突,营造真正的道德氛围和道德场景,提炼真正的道德教育智慧,构建真诚的道德对话机制。让学生享受到真实真诚的德育教育。

基于此,我很欣赏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答辩会上,请记者宣读“论文原话”的做法。主要内容为:“本组郑重声明,本次提交的研究性学习论文。是我们在导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工作的成果。除了文中引用的内容,本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发表或撰写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已在文章中明确标注。”

这样的行为虽然有“胁迫”和“命令”的嫌疑,但我认为确实是必要的、有益的“灌输”。这样的“灌输”强调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学生乃至我们所有人都要遵守基本的道德法则和基本的学术规范,这是一条牢不可破的底线。有了这样的“底线”意识,“真”与“善”的美德才有可能,教育的理想品格才有可能。

“水”老师

泰戈尔有这样一句话:“不是锤子的敲击,而是水的歌唱和舞蹈使鹅卵石变得完美。”在我看来,理想学校的老师,就是有这种“水”力的老师。

毫无疑问,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需要专门的技能和知识。但是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来为这些技能打下基础。没有精神技能,即使学生能拥有更完整的知识,也会像一条冰冷的缰绳,拖住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张扬和创造精神,最终消解学生的精神和灵魂。只有精神世界丰富的教师才能完成教育的使命。“水”老师不仅注重技巧,更注重精神。水一样的教师秉持着爱、宽容和理想,追求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创新意识、反思意识和未来精神。他们追求人文关怀,努力“关注、批判和纠正一切不公平、不合理、不人道、不人道的思想、制度、规则和习惯”,“唤醒和保护人的尊严,关注和提升人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要想站直,老师不能跪着教。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虽然不会像工农业生产中的失误那样立即导致严重后果,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隐藏起来,等到长了,真的是积重难返。”“如果把缺乏人文精神的极端应试教学也叫做‘教育’,那是一种耻辱,是教育的一个污点。”这些尖锐但富有教育意义的言论来自南师大附中一位“不跪着教”的老师吴菲。一直以来,他不仅试图用思考的态度传达教育的理想,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水”的精神。在南师大附中,像吴菲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也许没有吴菲的名气,但他们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关注社会命运、社会责任和人格魅力。他们不仅坚定地站在脚下的土地上,还仰望着头顶广阔的蓝天,在学校这个独特的花园里辛勤耕耘,收获着春天和秋天。

建立合适的课程

课程是实现学校价值的最基本载体,是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一所学校的课程实施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历史传统、现实和学生实际,这种差异应该体现在不同的课程体系和个性化的课程实施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校的课程其实都应该是‘校本课程’”(王占宝)。理想的学校应该有理想的课程,致力于构建真正的校本课程体系。

南师大附中认同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国家课程已经校本化,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设计了德育课程,重构了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了多个课程群,从而形成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课程超市,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层次化、可选择性的动态开放的校本课程体系。目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了近200门校本选修课(含快餐课程),编写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课程指南》,实行分级、免修、学分制的课程管理。此外,学校还开发了新课程教务管理系统,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说,在南师大附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课程,所有的国家课程都被学校消化,成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校本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我比较欣赏一些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培养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为有能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大学选修课,请大学老师编写教材,在学校开设选修课。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选择。

值得珍惜的生活细节。

理想的学校必须致力于为学生未来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精神基础和人格基础,而这种影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证明。正因为如此,理想的学校必然会让学生恋恋不舍,也必然会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然有一种精神上的亲近感和精神上的认同感。一所理想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来自于优秀的老师,也可能来自于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青春细节。这些细节很可能会被学生珍藏一辈子。

每一次,我总能从南师大附中的校园活动中找到有价值的教育元素,惊喜、感动、佩服。南师大附中2009届毕业典礼典雅新颖,庄严的仪式和气氛,学生们骄傲、快乐、美好的青春表情,老师们殷切的期望和指示,那些深情的离别话语,都让人相信,这所学校将永远在他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高一的国际文化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这里交汇和呈现,舞蹈、音乐、科技等元素在这里获得。在传统活动“31 km徒步行动”中,师生们在夜间携手行走了8个多小时,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自己的脚步去回答。在历史和现实的进程中,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一场场艰苦的“行军”成为一场场精神盛宴。此外,每周的升旗仪式、寒暑假的公益活动、体育节、合唱节、欢迎音乐会、国际科技文化节、校际社团活动、联谊活动等。都是校园文化生活的盛宴,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值得自己珍藏的细节。

全球化时代的卓越发展

南师大附中追求的“卓越发展”,是全球化时代的卓越发展。附中学生“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世界”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附中学生的优秀发展不仅仅是在中国,更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只有想到祖国,放眼世界,在国际环境中培养沟通、对话和充分发展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卓越发展”,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公民和国际化人才,才能真正以世界为己任。

学校一直秉承“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优秀中学”的目标,努力“把世界引进附中,让附中走向世界,搭建附中与世界的直接桥梁”,为培养世界公民和国际化人才探索出自己的一条路。2007年7月,南师大附中获得IB国际文凭组织(IBO)日内瓦总部授权,正式获得IB国际文凭课程开设权,成为国内首家开设IB课程并招收国内学生的公立学校。本课程是面向全世界学生的高中课程,也是大学预科课程。为期两年,教学语言为英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不同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人类先进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接受国际化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能力。成为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

通过这种特殊的载体,很多学生正逐渐成为“有国际情怀的人”。目前,第一期IB课程的毕业生全部顺利完成了国际文凭课程的学业任务,全部穿上了毕业服,全部被国际高等院校录取。2007级学生朱浩康在美国学习生活期间,入选世界青年领袖峰会-美国总统课堂项目成员,其提案成为总统课堂项目设立40多年来第二个被各国采纳的提案。今年5月,两位IB高三学生恒、王马杰、戴兴杰受到国际系统动力学年会组委会的正式邀请,参加今年7月在美国举行的第27届国际系统动力学年会。

虽然南师大附中的办学经验不可复制,但无论什么样的学校,“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立根之本,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应是其根本内涵”(小川方言)。在走向明天的路上,希望南师大附中继续超越自己,继续领先。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理想的召唤下,走上适合自己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