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庆节和中秋节的信息
10月1日下午3点,1949,在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仪式,庆祝中国人民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文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和全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我国政府愿意同任何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然后举行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并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消灭一切残余的国民党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土地。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直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开国大典。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型直播,由全国人民广播电台联播。
各国国庆节的由来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多种多样。据统计,世界上有35个国家在建国时庆祝国庆节。古巴、柬埔寨等。以占领首都之日为国庆节。一些国家把国家独立日作为他们的国庆节。1804 65438+10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拿破仑六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此后,65438+10月1被定为每年的国庆节。墨西哥和加纳等国也是如此。有些国家把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制。其他国家将重大会议日作为国定假日。美国将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7月4日定为国庆节。加拿大将7月1867日英国议会通过《大不列颠及北美法案》的日子视为国庆日。还有以国家元首生日为国庆节的国家,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
1949 65438+10月1是新中国成立纪念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有几十万军民参加。其实人们心中的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因为6月1949 10 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仪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开国大典,不是开国大典。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的10+0前一周就已经宣布了。当时不叫“开国大典”,叫“开国大典”。时间是1949九月21。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主任毛泽东在CPPCC第一届会议的开幕词中宣布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6月1日国庆节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让我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该有一个国庆日,所以我希望本局决定将10 1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该向政府提出建议,让它来决定。”1949 10二月二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国人民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国庆节,并以这一天为宣告中国人民成立的日子。从此,一年一度的10六月1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欢庆的盛大节日。
中秋节,又称月亮节、秋天节、中秋节、八月节、八月节、追月节、中秋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中国许多民族流行的传统文化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因为它的价值只有三秋的一半,所以得名。据说这一夜月亮离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自古就有饮酒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将来回婆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幸福和好运。在一些地方,如宁波、台州和舟山,中秋节定在8月16日,这与为了防止元朝官兵和朱的袭击,改为“正月十四元宵节,八月十六中秋节”有关。此外,在香港,中秋节后,我们将在十六夜举行另一个嘉年华会,叫做“追月”。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是古代天体崇拜的遗迹——尊重月亮的习俗。据李周·官纯介绍,周朝就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好衣”、“秋分晚月(拜月)”等活动。在汉代,在中秋节或立秋的日子里,老年人受到尊重,并被提供男性粗饼。晋代也有中秋节,但不是很普遍。直到唐代,中秋节才与楚娥飞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逛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在一起,充满了浪漫,戏月之风盛行。
北宋时,正式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出现了“小饼如嚼月,内有酥、馅”等时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记》说:“中秋之夜,你家装饰露台,民争酒楼戏月”;而且“弦满热情,贴近居民。夜晚,它像一朵云。房间里的孩子,甚至晚上的婚礼大戏;至于夜市,至于熟悉。”吴梦曰:“此际,金凤凰沁人心脾,玉露清凉,桂花飘香,银蟾满光。太子孙的儿子,一个拥有巨室的富户,无时无刻不在爬危楼,在廊下玩月,或开广亭,大摆宴席,用琴瑟高声歌唱,以此来预言晚上的欢乐。即使是带垫子的房子,你也可以登上一个小平台,安排家庭晚餐,聚集在你的孩子周围,奖励节日。虽然穷乡僻壤的穷人懂得在农贸市场上喝酒,但他勉强欢迎这种欢乐,并拒绝浪费它。这一夜,街上卖买直到五鼓,月上玩游人,丈母娘在城里,直到火烧不尽。”更有意思的是,新编著的《醉翁笔记》描述了的风俗:“青城家的孩子,不分贫富,可以自己上十二三个,都用大人的眼光装饰,在楼内或中庭烧香,各有所向;男人愿意早早去蟾宫,爬仙女月桂树。...女人希望自己长得像嫦娥,像明月一样圆。"
明清时期的赏月活动非常流行。“它的水果蛋糕一定是圆的”;每个家庭都要设立一个“月光阵地”,朝着月亮的方向“拜月”。鲁《京华年》载:“中秋之夜,人各有月宫之象徵,象徵自在如人而立;陈瓜果在庭,饼面画月宫蟾免;男女拜香烧之。”田汝澄《西湖游记》云:“黄昏,人筵赏月,或与白湖同船,沿江而游。苏堤之上,携手唱和白日无异”;“人们用月饼互相邀请,取团圆之意”。夫差敦冲的《燕京年谱》说:“中秋月饼京都第一,别处粮食不足。到处都是月饼。大的一尺多,上面画着月宫蜡兔的形状。”“每年中秋节,宅邸朱门都会赠送月饼和水果。到了五月满月,陈瓜国当庭为月,祭毛豆、鸡冠花。正是时候,彩云初散,孩童喧哗。这真的叫做节日。只有月亮献上,男人才不拜。”与此同时,500年来,烧香、走月、放天灯、栽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拖石头、卖男妓等节日相继展开。其中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的习俗流传至今。
中秋节的饮食习俗
在古代,汉族人的中秋宴会习俗是宫廷中最高雅的。比如吃螃蟹,在明朝的宫廷里很流行。用香蒲蒸过螃蟹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配上酒和醋。吃完后喝苏叶汤并用它洗手。宴会桌区摆满了鲜花、石榴等时尚的东西,上演着中秋神话剧。清宫里,某院向东摆了个屏风,屏风两边放了鸡冠花、黄豆工艺、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幕前有一张方桌,上面放着一个特大号的月饼,四周是蛋糕和水果。中秋节后,月饼按皇家人口数切成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品尝,称为“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不可想象。例如,末代皇帝溥仪送给内政大臣应劭的月饼“直径约两英尺,重约二十磅”。
中国有20多个少数民族也庆祝中秋节,但节日和习俗不同。壮族人习惯在江里的竹筏上用年糕和拜月,姑娘们把灯笼放在水面上衡量一生的幸福,唱着优美的民歌《请月亮顾》。韩国人用木杆和松枝搭起“赏月架”。先请老人到架上探月,然后点亮观月架,打长鼓,打窑洞,一起跳“农家舞”。节日前的“虎日”,仡佬族在全村宰杀一头公牛,留下公牛的心脏,供中秋之夜祭祖迎新谷。他们称之为“八月节”。侗族人在这个时候让年轻人郊游、聚会,称为“甘平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是二人转。年轻人应该化妆来表达他们对心上人的爱意。傣族人对着空气放了火,然后围坐在一起喝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咸蛋和鳝鱼干,笑着看月亮。黎族人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声调节”。届时,各集镇将举行歌舞晚会,各村由一名“调头”(即领队)带领参加。到了姜奇之后,大家互送月饼、香饼、甜饼、花巾、彩扇、马甲,络绎不绝。晚上,他们聚在火堆旁,烤野味,喝米酒,唱大曲,于是未婚的年轻人趁机寻找未来的伴侣。
中秋节和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最早见于苏东坡的一句“小饼如嚼月,内有酥糯”。唐五代只有“把玩月汤”之类的,没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物的名称,与中秋节赏月联系在一起,最早出现在南宋武林旧事中。从明朝开始,关于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多了起来。《万部杂记》说,每逢中秋,人们做蛋糕互赠,大小不一,称为“月饼”。市场商店里卖的月饼里经常会装满水果,这些水果的名称各不相同。一些月饼的价格高达数百美元。《Xi潮之乐》中还说,8月15日被称为中秋节,人们互相赠送月饼作为礼物,以获得团圆的意义。这一夜,家家户户都举行盛宴赏月,或者带着装着月饼的箱子和酒壶到湖边通宵游玩。西湖的苏堤上,人们三五成群,载歌载舞。和白天一样。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杭州秋夜赏月的盛况。
长期以来,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月饼制作经验,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咸的、甜的、肉的、素的都有异味;光面和蕾丝各有特色。明末彭在《幽州风土志》中写道:“月宫饼作银蟾紫影,一对兔遍地。后悔内内偷药的那一年。我回不去寒冷,待在晏丹也很累。”这表明,这位别出心裁的厨师在月饼上再现了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成为食品艺术图案的形象。清代夫差敦冲《燕京年间》>:也有“月饼遍地,最大者有一尺余长,绘月宫嫁兔之形”的描述。说明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都已经开花结果。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