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复试会让我们学校的学生先过吗?

不会,根据成绩优先录取,考博复试“第一名”:定向

这一点,我想重点和大家探讨一下。其实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考核形式——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提前调查清楚应该采取什么形式(可以通过目标院校的博士生直接问老师,但有时候老师说的很笼统,甚至不准确)。举个例子,其实我的目标院校复试重点是为了博士点的学习,几乎没有询问其他的;本来复试时间是20分钟,口语是8-10分钟,但实际上口语考试只有2、3分钟,剩下的时间都是问研究计划的问题。

因此,不要试图走错方向。如果你的目标院校在复试阶段采取笔试+面试的形式,还是要注意夯实自己的学科基础。有的院校复试阶段会有两轮甚至更多,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目标院校的复试只是面试,那么导师们很可能会看你过去的研究经历和你个人的研究计划之间的联系。这时候你就需要定制自己的“个人研究计划”了。

02.高考复试的“第二场”:英语复试。

我想请你保持这样的态度——不要太注意,也不要太少注意。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自己投入考试的精力比例。

当然,这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校会采取笔试和口试的形式,部分高校会在复试阶段对英语听力、话题、口语进行一次考察。如果这是一种严格的考察形式,那么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努力。第二种情况,复试只是以口试的形式。这个时候,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经验。

1,问答类

问答式评估是一种传统的调查形式。一般你准备自我介绍,然后老师会根据你的介绍,或者随意问一些英语问题。复试的英文自我介绍一定要根据这次考试的情况定制,注明你的个人经历、学习成绩、未来志向等。,而且必须是有意义的,不是空话和逻辑的。有的学院考察时间比较短(比如这次)。也许在3-4分钟的自我介绍结束之前,老师不会继续提问。

如果老师还有进一步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根据问题可能的层次分层次准备。例如:

(1)你为什么学这个专业/为什么考这个院校/你对专业前景的看法等。

(2)你专业的一些代表性书籍/期刊/对你专业具体发展的看法等。;

(3)既然已经谈到了某本书/某篇文章/某个方面,那就深入的谈一谈吧。

我觉得,一般来说老师不会偏离这些方向,一般来说几分钟也不会走太远,你可以自己总结补充。

2、原始调查类

这种类比比较少,但也存在。例如,有学生指出,导师会在默读后,提供一篇文件/文章的原始材料,供学生当场翻译。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有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