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不是
但我始终认为,英语不应该被视为一门学科,而只是一种工具,一种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早已习惯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那么,把一门语言当成一门学科会带来哪些弊端呢?
1
当你把英语作为像语文和数学这样的普通学科来学习时,你可能很难真正对它感兴趣。就算一开始有点兴趣,后来不小心遇到挫折,也很容易破罐子破摔。
你可以回顾一下你的英语生涯,有很多同学和你身边出现过的人。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一开始并不讨厌英语。以我自己为例。
我是80后,初中才开始学英语。在我很小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小哥哥正好上初中。周末没事就来我家,然后在我面前卖弄英语。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嫉妒,但是对英语很好奇,一直问他生活中各种物品的英文名。
但小哥哥实力有限,只能说一二,不能完全满足我的好奇心。但我还年轻,久而久之就把英语这茬放下了,但对英语的好奇心却深深埋在了心里。
换句话说,我当时并没有把英语当成一门学科,因为年轻的时候不需要担心考试,只想用英语描述身边的一切。
但这个兴趣,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尤其是在正式学习英语之后,如果你有幸遇到一个好的英语老师,比如我,你很可能会继续这种好奇心,直到你把学好英语当成一种习惯,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我很幸运,因为我遇到了这样的老师,给了我一个英文名乔治,我一直沿用至今。
2
英语本质上是一门语言,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学,那么我们的思维很可能就被固化了。
相信你一定还记得那些年我们学过的那些枯燥的语法吧!有多少曾经对英语有这样感情的人,最后半途而废,被语法弄得一瘸一拐?
应试教育让我们习惯了背单词和各种枯燥的语法结构,对英语的热情也逐渐消耗殆尽。
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回想一下我们学习汉语的经历。我们从会说中文开始,慢慢到小学学汉语拼音,学认字,学写文章,循序渐进。那么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英语吗?
当然了。
听,说,读,写,听说第一,读,写最后。按照这个逻辑,你的英语会达到一个你以前想象不到的水平,你的提高会是最快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强调英语思维的重要性。当你在听、说、读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其实就没有必要学习语法了。
中国人把英语当成一门学科后,80%的人逐渐变成了“哑巴英语”。你没看错,即使是那些英语考得好的学生,也大多是口语不好,听力不好的学生。
我们的应试教育其实也在改变,但我希望它能变得更快、更好、更人性化。
三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如果你学习语言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良好的表达,你就会失去语言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简单来说就是格局太小。
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它提升到学科的层面。当你把英语当成一门学科的时候,你花在它上面的时间必然会被压缩到和其他学科一样的水平。
但是,语言学习是一门前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知识,但后期却可以为你节省大量时间。如果前期投入的时间不够,后期往往会更加困难。
其实我们中国人也是。前期积累越多,越容易跟上,而数学就不一样了,因为数学是一门新知识点不断涌现的学科。不妨回忆一下,从1+1=2到后来的高等数学,我们几乎一直在学习新的内容。
但是英语不一样。前期积累是不够的,甚至后期背单词也无济于事。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我们为什么不把法语和德语作为必修的第二语言来学习呢?很简单,因为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是为你以后出国旅游,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而准备的。
如果你不是抱着这个目标学习英语,那么我觉得你真的不用学,我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甚至完全同意国家应该取消英语课程,因为这完全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浪费生命!
而且现在店里各种翻译软件的应用,已经足以帮助很多人应付简单的日常交流了吧?
英语和Ps、摄影等技能一样,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改善我们生活的工具。只有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不会把它当成魔鬼,甚至,你会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