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第一,法律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法制教育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科知识与相关法律常识融为一体,让学生自然地接受法制教育,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制熏陶。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法制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中很多图文并茂的解释都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规章制度的遵守,在法制教育中很有代表性。在教学中,要尽量挖掘教材中这些显性的、隐性的材料,潜移默化地渗透法制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比如人教版A年级第四单元“我们爱动物”的教学中,孩子表现出对动物的喜爱,但通常会无意或有意地对小动物做出伤害。老师适时告诉学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必须照顾他们。让我们相爱吧。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应该多关心它们,保护它们。保护珍稀动物,抢救濒危动物种群,保存和开发自然资源,不乱捕滥猎,保证它们繁衍生息,世代繁衍,繁荣昌盛。
2.英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制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将语言教学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生活结合起来,从中渗透法制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学习了人教版教材Unit4 Lesson34二年级下册后,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介绍了交通工具,教育学生了解和遵守交通法规,不要在道路上拥挤、打架;如果你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或车辆,你可以用“不要横穿!(不要过马路)”,“不要在街上玩!不要在路上玩”等句子劝诫对方。并通过歌谣学习遵守交通规则:
红灯,红灯。停下来。停下来。停下来。
黄灯,黄灯。等等!等等!等等!
绿灯绿灯。走吧。走吧。走吧。
3.讲解文化背景知识,渗透道德法律教育。在讲文化背景的时候,让学生知道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不同类型的人物,环境决定人的行为。不同的国家由于社会形态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比如人教版三年级Unit5的文化知识中,关于生活习惯的知识。刀子在右边。叉子在左边。勺子就是刀。盘子在中间。我们中国人用筷子,而大多数外国朋友用刀叉。不仅教学生餐桌礼仪,而且当我们遇到不会用筷子的外国朋友时,不要嘲笑别人,而是表示理解,表扬他们勇于尝试其他国家的生活习惯。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律教育的注意事项
1.抓住时机。上课时间几乎是个问题。英语课有其固有的特殊性,把握其固有的特殊性,利用教材中固有的教育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统筹安排教育内容。
2.说话的方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在英语教学中“蕴含”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形式上可以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适时的理解和推理是画龙点睛之笔,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求实效。在教学中实施一个意识一个无意识,即教师自觉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好英语,在思想道德上受到积极的影响。
4.避免牵强附会。教师在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适度。德育要自然渗透,切忌牵强附会。
课堂是教学和法律教育的主阵地,法律教育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出具有基本法律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和高素质的合格新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