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二。河南中医药大学简介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是中国较早的中医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河南省中医学校,创建于开封,1955。学校位于省会郑州,有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594.94亩。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培养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龙头和中心。2065438+2006年3月1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将我校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
50年来,学校从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成为医、理、管、工、文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培养类别。现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体育教研室、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等18医院。学校面向365,438+0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目前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500余人,留学生50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教职工1462人,专任教师1019人。硕士生导师4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6人。中医药大师4人,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物1人,国家级人才3人,省特聘教授6人,1名“双聘院士”,44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聘为我校终身教授、首席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6人,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中原学者2人,省优秀专家33人,河南省中医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人,省名中医31人,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河南高校名师8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导师57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70人,全国中医药特色人才15人,省属高校青年骨干教师8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04人。先后有20多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140多人被评为“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劳动模范”、“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
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现设有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心理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制剂、中药制药、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公共企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等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学科24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2个。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优秀博士(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2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10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高校优秀教学团队、7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8个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优质资源* * *班、7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
高度重视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学校拥有中药学、中药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14两个学科。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57个二级学科(含4个目录外二级学科);设有中药学、中药学、护理、翻译、工程(制药工程)等5个硕士学位类别。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博士生联合培养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一级学科被授权获得博士学位;2065438+2004年9月,成功招收第一批博士生。
学校直属有三所附属医院,集教学、医疗、科研于一体。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团队实力雄厚,有完善的教学辅助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培训了654.38+0.66万余人,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国家重点专科(专病)35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学校拥有8所非附属医院(洛阳市骨科医院、郑州市中医医院、安阳市中医医院、开封市中医医院、濮阳市中医医院、郑州市结直肠肛肠医院、洛阳市第一中医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共有129个教学实习基地。图书馆中外文藏书1.599万册,期刊1.704种,中医线装古籍藏书尤为丰富,在中医药院校中名列前茅。
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学校拥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大型研究平台。拥有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河南省众创空间1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3个。学校拥有6个科研平台,7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3个校级研究实验室。学校拥有分析测试中心、药效学与毒理学实验中心、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病理学实验中心、动物实验中心、医学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六大科研平台。我们加强了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和中药方剂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河南道地药材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研究,通过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五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1942项,其中“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9项,省部级项目3165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93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4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3项;发表学术论文10602篇,被SCI、EI、ISTP等收录于1216。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主编)528部。
学校主办《中医杂志》和《河南中医药》两种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分别是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期刊和美国ulich《期刊指南》收录期刊。《中医杂志》也位列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连续四年被评为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河南省高校优秀期刊、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成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来源期刊。
学校从事国际合作与交流30余年。目前已与全球近50所高校、科研医疗机构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通过项目带动,促进中医药文化和技术引进与走出去并重,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卢氏、济源、西峡等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4个,承担了全省30多个70多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任务,带动近30万药农致富。与皖西药业、凌锐药业、辅仁药业、泰隆药业、济仁药业柘城县人民医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增强了办学活力;与济源市、新乡市、信阳市新县、焦作市、灵宝市、南阳市、禹州市、许昌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医院建设和医疗服务、中医药资源开发、中医药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秉承“厚德载物,继往开来”的校训,突出“德艺双馨”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了9万多名中医药人才。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科学家、名医、企业家、管理专家等。涌现出以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佳大学生”王一硕、“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白为代表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感动中原,在河南省高校德育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