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磨耳朵
先来看看吧。什么是「磨耳朵」?
其实这是一个网络术语,没有明确的定义。现在一般理解为“英语语音输入”,即通过大量听英语语音,让孩子熟悉语音节奏,培养语感,学会表达。
然而,网络上对“磨耳朵”的做法争议很大,甚至一些英语启蒙大咖也持截然相反的意见。
有人认为很有用,很有启蒙的必要,也有人认为是无效输入,误导孩子。
我梳理了各方意见,发现“磨耳朵”二字并无不妥。我甚至觉得是个很贴切的词,比“语音输入”好多了。
大家的争论在于“怎么磨”,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磨。还是背景音磨人的时候?
我觉得任何一般化的表达都会显得极其业余和不专业。
要想把一个问题做得真正透彻,就必须把它放在更细致的情境中,放在更合适的阶段讨论,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更有针对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我看来,“磨耳朵”应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磨法”。
0-1岁的宝宝还处于懵懂状态,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都非常有限,很难理解英文儿歌的意思。所以“磨耳朵”的方法就是做“背景音”。也就是父母在播放器上给孩子唱或者放给孩子听,不刻意强迫孩子理解意思。
这是最后的手段。
当然,即使是现阶段的“盲听”也不是一无是处。
首先,儿歌可以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享受音乐本身。
其次,英语儿歌可以让孩子隐约感知到英语的节奏、语音、语调,为后面的正式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我们要学一首歌,哪怕是外语歌,我们也可以先把曲调和旋律听透,然后再把歌词一点点记住,就可以学会了。
英语儿歌要想对掌握单词和句子有帮助,就必须是“可理解的”。
1-3岁的孩子认知发展进步很大,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概念和句子。英语童谣的内容也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稍加引导,孩子很容易理解。
所以,现阶段“磨耳朵”的重点是理解听力。
即家长通过拆解歌词,用动作、表情、实物、图片、绘本、动画等形式向孩子演示熟悉的儿歌中涉及的核心词语,让孩子理解歌词的含义。
不需要解释每一个词,但核心词一定要理解。
只有孩子听到一个单词,并能理解其含义,才能成功积累“听力词汇”。
在熟悉了旋律,理解了歌词之后,可以再次转向“背景音”和“磨耳朵”。
也就是孩子吃饭、玩耍、洗漱等的时候。对于各种活动,他们可以播放之前认真学习过的儿歌音频,不需要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静坐了。
这时,听力就不是“盲听”,而是可以巩固和加强之前所学的内容,将单词和句子内化为“英语能力”。
以上年龄段的划分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每个孩子的发育节奏都不一样。
如果孩子在3-6岁接触英文儿歌,最好遵循这三个步骤:“先泛听,再理解,再用心听”,但每一步都可以做得更快,一天可能完成三步,这对大一点的孩子也是一个优势。
所以你看,“磨耳朵”争论的核心不应该在于“有没有用”,而应该在于“每个阶段怎么磨”。
同样,除了英文童谣,如果你想用绘本和动画磨砺耳朵,最好是“先看懂画面”和“裸听音频”,这样“可懂度磨”更有效。
关于用英文儿歌“磨耳朵”,家长最容易踩的三个坑是:
从头到尾的“盲听”缺少“拆解歌词达到理解”这一步。希望孩子可以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己学习,“听着听着就好。”没那么好看。想都别想。
小朋友,唱一首英文儿歌,就像猫画虎一样不难,但是如果你不理解意思,从语言学习和单词积累的角度来说,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就像我们,如果不懂韩语日语,可以模仿学唱几首歌,单独背歌词就可以了,更不用说应用了。
即使你通过模仿猫学会唱“很多”英语儿歌,积累单词和句子表达也几乎没有用(虽然对感知英语的节奏有帮助)。
说实话,英语儿歌只能算是入门,尤其是早期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对英语的好感,积累一些简单的初级词汇。
但是整体效果非常有限。
首先,数量不够。
儿歌讲究大量重复。一首儿歌,你可能只学到几个核心词,太少了。
有些儿歌、童谣,对于曲调的呈现,主要是短语或缩略句,缺少完整的长句,不符合真实语境中的表达。这对英语国家的孩子来说没问题,但对中国的孩子来说,直接学习英语表达方式就不合适了。
仅仅靠学英语童谣是学不好英语的,就像我们学汉语一样,也不是靠学唱童谣就能学好的。
所以英语启蒙真正的进步一定是以儿歌为主,大量的亲子英语,绘本,动漫等等。
分享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