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习俗

漫谈美国文化习俗

偶然性和约束

欧洲人刻板,喜欢拘泥于细节,尤其是德国人和英国人。另一方面,美国人在与人交往时灵活而随意。几乎每一个英国绅士都知道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而又不失绅士风度;美国人,虽然关于礼仪的书籍遍布全城,却很少统一他们的风俗习惯。除了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美国大多数普通人在社交中摆脱各种不利于人们接近的等级制条条框框。

美国人对人的这种态度反映了他们的观念。在美国人看来,礼貌规范是人制定的,不应该是一种约束人的刻板模式。所以在美国,没有法院来制定社交礼仪,也没有上层阶级来强制这样的礼仪。各种社交礼仪主要是根据人们的自然习惯落实在行动上的。

因为美国人在行为上不太克制,所以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很随便。他们说话随便,穿着随便,吃饭随便,对人态度随便。不了解他们的人认为美国人沉溺于粗鲁和体面。其实这是美国人的一个随意的习惯。反映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上,美国人“为我们服务”的态度常常让一些守旧的文人感到悲哀;而那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不规范表达,让很多语法学家感到无奈。至于语言中含蓄表达社会等级观念的词语,美国人往往不屑一顾,不予理会。

也可能是因为美国人不太注重纪律,纪律意识比较淡薄,这往往让行政官员和执行纪律的人很头疼。有一种说法是,英国人认为遵守规则很好玩,而美国人认为坚持让他遵守某些规则是不尊重甚至是侮辱。美国的党校,学生纪律松弛;在美国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管教不严;在美国军队中,士兵以自由著称。

令人惊讶的是,美国的教育仍然是成功的。大多数美国儿童成长为好父母和好公民,美国军队偶尔会赢得一些战斗。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或许可以这样解释:美国人热爱自由,不想被强行控制。但当他们真正行使自由权时,仍然受到法律观念的束缚,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自由潇洒”。

其实,虽然美国人看似冷漠,不尊重法律,但其实美国人是极其崇尚法治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刻苦学习法律,没有一个国家的律师像美国那样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美国人可以自由地用粗话批评总统和国会,但对最高法院却心存敬畏。这也许是美国人在不拘礼节和克制之间保持平衡的最好例子。

个人主义和合作精神

说起个人主义,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贪婪、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伦理价值观,尤其是美国这样典型的资本主义爱国主义。事实上,英语中的个人主义在美国有两种含义。第一层是其积极意义,是指个体自我独立、自我奋斗、自我掌控自己命运的执着精神。这种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往往与一个美国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他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拓荒者,迁徙到荒野,与野蛮人为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开辟新路,为成功铺路,他所做的一切都充满了企业家精神和独特的生命力。第二层是其负面意义,指个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不顾他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疯狂自讨苦吃,贪得无厌。这种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往往与一个美国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他是一个自私的投机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不择手段地从社会和自然中攫取有用的东西,对社会福利和自然环境漠不关心。可以说,这两层个人主义意味着这个词的内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

从好的角度来说,个人主义有利于促进创业,创业给人机会,给人自由,鼓励多元化,从而促进和推动美国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娱乐、体育的发展。从不好的角度来说,个人主义的无节制膨胀对大自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社会的人际关系抹上了厚厚的一层冷霜。很多人在冷酷的个人主义的竞争和挤压下,要么落魄,心灰意冷,要么人性扭曲,愤世嫉俗。因此,从个人主义的正反两方面因素来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抑恶扬善,这也是美国文化中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难解之结”。

不过,值得我品味的是,美国人虽然个人主义很强,但也愿意合作。可以说,除了英国,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人一样愿意为了某种目的自愿联合起来;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拥有如此多如此有效的私人联盟。

在欧洲大陆,建立一座教堂、一所学院、一所医院和一个慈善机构往往既费时又困难。但在美国,只要个人或团体有兴趣,就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这样的机构。于是,各种各样的组织建立起来——愿意行善、繁荣商业的组织,影响政治的组织,收集史料的组织,规划未来的组织,研究文化的组织,拥有枪支的组织,等等。社会上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组织:学校里的男孩和女孩、商人和学者、朋友和邻居、老移民和新移民、素食者和酗酒者、集邮者、心脏病患者等。,都有自己的组织。这种现象说明,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的同时,仍然注重团体组织的建设,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某种程度的平衡。